根据〈安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安阳市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为做好2025年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工作部署,按照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及其实施意见,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强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人员稳定、素质优良的农技推广队伍,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模式,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整体效能,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县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实施原则
聚焦重点,服务大局。围绕科技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
提升行动,多方协同强化品种和技术供给,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聚焦主业,明确导向。围绕技术集成示范、指导服务、宣传教育等职责,打造精干县域农技推广团队,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服务功能。
聚焦实绩,强化管理。围绕技术入户率、到位率和服务对象满意度,落细落实农技推广举措,多方式全过程开展绩效评价,增强推广服务实效。
(三)主要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推介发布一批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示范推广6项(次)以上,稳定建设不少于3个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集成组装综合技术方案,在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9场次以上推广活动,全年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有力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生物育种产业化。多元农技推广服务机制更加健全,因地制宜开展院地、校地协同联建探索,总结凝练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新模式。对全县1/3以上在编在岗基层农技员开展先进成果普及培训,培育12名左右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县域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和不少于140个以上辐射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好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招募35名特聘农技(动物防疫)员,聚力打造精干的县域农技推广团队,稳定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能力素质。
二、重点任务
(一)科技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统筹县、乡农技人员,对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院校、科技特派团(员)和科技小院等力量,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形成综合技术方案,加强技术集成示范,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加力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加强示范展示,推进常规化种植。
(二)加强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服务功能,加快构建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院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安阳创新基地、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阳农科院等单位合作,有效探索“校地联建、院地协同”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
(三)强化先进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围绕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推介发布一批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依托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组装集成综合技术方案,制定农技推广计划,在关键农时组织开展技术观摩、经验交流、技能培训等活动。做好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管理,制定工作方案,统一树立标识,提升设施条件和信息化水平;建设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不少于3个,每个基地全年开展技术示范推广活动不少于3次,直接联系农户不少于20个。打造标杆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推荐省部级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一体承担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试验示范、生物育种产业化示范等任务,推动县农业科技人才“资源集聚、下沉服务”。
(四)深入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建强用好县域农技推广团队,实行技术服务首席专家负责制,健全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技术推广责任机制,定向包联行政村、生产大户或农民技术员,在关键农时做好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发挥农技人员协调联络作用,联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院校专家、科技特派员,特聘农技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乡土专家等,共同开展农技服务。支持农技人员通过中国农技推广APP、直播平台、短视频等新媒体,开展问题解答、业务指导、技术普及等在线指导服务。
(五)持续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确保公益性服务到位。优化完善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规范特聘农技员(含特聘防疫员)管理,科学编制招募计划,招募15名特聘农技员,20名特聘防疫员。
(六)提升农技人员能力素质。完善分工协作培训机制,构建完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融合的培训模式,创新探索分区交流、联合培训、异地研修等培训组织方式,打造标准化培训课程体系,做好培训效果跟踪评价,分层分类开展农技推广骨干人才轮训和农技员知识更新培训,提升培训质量。组织基层农技骨干人才参加省级连续不少于5天的脱产业务培训。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开展不少于5天的农技员知识更新培训,其中实训课程不少于2天。
(七)强化农技推广信息化服务。支持各级推广机构应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培育一批农技微视频创作者,加强在线技术推广服务。持续普及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国农技推广APP,鼓励引导农技人员、特聘农技员、科技特派员等在线开展业务培训、农技问答、咨询指导等服务。做好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工作记录、技术问答、指导服务等大数据统计分析,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服务指导。推动创设公益性“农技大讲堂”,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普及与政策宣讲。
三、项目资金安排和支持内容
2025年,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270万元。主要用于:
(一)农技人员推广服务补助,该项支出共18万元,占补助资金总额的6.67%
主要用于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产生的交通费、误餐费、通讯(流量)费等;聘请技术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所产生的劳务费、交通费等,服务补助按照有关差旅补助标准执行。
(二)招聘特聘农技员15名,特聘防疫员20名,该项支出共105万元,占补助资金总额的38.89%
(三)农业科技示范展示服务补助,该项支出共87万元,占补助资金总额的32.22%
1.试验示范基地补助(不少于3个)。农技人员依托基地开展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及基地规范运行等相关活动。包括开展示范展示、观摩培训等活动补贴,购买种子、农药、化肥、试验示范基地标识牌制作、试验示范所需的新品种、新机具、设备等投入补助。
2.种植业农业科技示范展示补助。主要用于转基因玉米产业化发展,种植转基因玉米50亩以上的主体开展指导服务、技术培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所需的化肥物化补助。
3.畜牧业农业科技示范展示补助。主要用于畜牧业的经营主体开展指导服务、技术培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所需的物化补助。
(四)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补助56万元,占补助资金的20.74%
主要用于农技人员各层级线上线下培训,包括教师授课费、教材费、场地费、食宿费、交通费等补助。
(五)信息化服务建设补助。该项支出1万元,占补助资金总额的0.37%
主要用于基层农技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情信息咨询、技术科普、培训视频制作,以及对利用网络书屋等信息化农技推广服务活动所需的费用。
(六)其他补助。该项支出3万元,占补助资金总额的1.11%。
主要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宣传报道、涉农报刊杂志、电脑耗材、绩效考评、第三方验收等相关费用。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多元化食物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订计划、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对照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
(二)强化绩效管理。按照《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办法》,细化分解绩效指标,依托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和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实施全过程管理,做好项目资金执行、绩效目标上报等工作。
(三)注重总结宣传。要认真挖掘和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创新性做法和典型经验,通过现场观摩、典型交流等方式进行总结推广,运用网络、电视、短视频、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农技推广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