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7年12月20日拟对华润新能源河南滑县上官200MW 风电项目升压站及送出线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发布时间:
2017-12-26
作者:
来源:
滑县环境保护局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1个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反馈我局辐射科。公示期为2017年12月20日-2017年12月26日。
电话:0372—8181709
通讯地址:滑县新区人民路与黄河路交叉口(456400)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审批的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序号 |
建设 单位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建设项目 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1 |
华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中西分公司 |
华润新能源河南滑县上官 200MW 风电项目升压站及送出线路工程 |
位于河南省滑县 |
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本次工程分升压站、输电线路及间隔扩建三部分。 ①新建上官风电场 220kV 升压站工程:站址位于上官镇胡家庄村北侧约 700m, 省道 S215 西南侧约 180m,村村通公路西侧 116m。升压站主变终期规模为 1 ×200MVA+1×50MVA,220kV 出线终期 1 回;本期新建主变容量为 1×200MVA,新建 220kV 出线 1 回。 ②新建上官风电场 220kV 升压站~蓝旗变 220kV 线路工程: 新建线路起于上官风电场 220kV 升压站,止于 220kV 蓝旗变电站。新建线路路径全长约 6.06km,其中新建单回架空线路 5.9km,导线型号为 2×JL/G1A-300/40 型钢芯铝绞线, 新建单回电缆线路 0.16km,电缆型号为 YJLW02-2000 交联聚乙烯电缆。 ③220kV 蓝旗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本期 220kV 蓝旗变电站扩建 220kV 出线间隔 1 个,需新征地 780m2。 本期工程总投资4618万元。预计投产期为2018年。 |
(一)施工期 (1)噪声: Ⅰ.升压站 上官风电场220kV 升压站施工期场地开挖处理、砼运输、砼浇筑等施工过程中将使用较多的高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工作时在一定程度上对周围的声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噪声源按阶段划分,在打桩阶段主要是打桩机;在建筑施工阶段主要有砼振捣器、砼搅拌机、升降机和电锯等,噪声水平为70~85dB(A)。升压站施工区无围墙时,升压站施工场界噪声值为71dB(A),不满足昼间70dB(A)和夜间55dB(A)的限值要求;施工区设置围墙后,施工活动对场界贡献值可降低5dB(A),降低后场界噪声为66dB(A),可满足昼间70dB(A)的限值要求,但仍不能满足夜间55dB(A)的限值要求。因此,本评价提出夜间应禁止高噪声设备施工。 为进一步减轻本工程施工期对周围声环境产生的影响,本评价提出以下措施: ①施工场地周围应先行设置实体围栏(或先修建站区围墙等),优化施工布局。 ②优选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并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从源强上控制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③升压站工程集中配制或使用商品混凝土,然后用罐装车运至施工点进行浇筑,避免因混凝土拌制产生噪声。 ④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夜间应禁止高噪声设备施工,如因工艺要求必须夜间施工,则应取得相关部门证明并公告附近居民。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降低项目施工期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 Ⅱ.输电线路 施工噪声主要是塔基开挖以及电缆沟开挖时各种机械设备产生。架空线路单个塔基施工时间较为短暂,电缆线路工程量小,因此,线路施工产生的噪声是暂时性的,工程结束时影响随之消除。 (2)污水:施工期的废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 ①生活污水 上官风电场220kV 升压站施工设立工程项目部,项目部附近修建临时化粪池,产生的生活污水经临时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运。线路施工人员可就近租用附近村庄民房,生活污水可利用当地已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蓝旗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利用站内原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不外排。 ②施工废水 上官风电场220kV 升压站施工期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为施工过程中遇雨天蓄积的雨水、以及车辆清洗废水。站区可采用修筑简易沉淀池的方式进行处理,施工废水经沉淀后用于站内施工道路洒水抑尘。 本工程线路塔基施工所需混凝土较少,一般在施工现场采用人工拌和,基本无生产废水产生。 (3)固废:施工期间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升压站工程、间隔扩建工程、 线路塔基开挖以及电缆沟开挖产生的施工弃土弃渣等。 为进一步减少施工固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评价提出以下措施: ①升压站场平之前站区表层耕植土剥离后集中堆放,运至指定地点保存,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处按原土层顺序分层回填,以利于后期植被恢复。 ②升压站主要为填方工程,无弃土,外购的土方及时回填,不能及时回填的集中堆放在指定场所。 ③蓝旗变电站围墙拆除、升压站场平及站内建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渣集中堆放,施工完成后统一清运。 ④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可集中收集,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⑤线路塔基以及电缆沟开挖产生的土方尽量就近回填处理,如有多余弃土弃渣应及时清运。 (4)扬尘:施工期间大气主要污染因子为升压站场平、线路塔基和电缆沟开挖、回填以及变电 站间隔扩建等施工活动产生的二次扬尘以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 采取措施:①升压站施工期间合理布置施工场地,设置站区施工围挡(或先修建站区围墙等),施工活动尽量在站内围墙内进行;线路塔基开挖以及电缆沟开挖施工现场周围设置临时围挡等防风措施。 ②强化施工用车日常监管。按照《环境保护部、公安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排放检验加强机动车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环规大气〔2016〕2号)要求,加强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维护保养,保持车辆运行状态良好,严禁使用未核发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的车辆。 ③严格运输扬尘管控。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渣土运输车必须为自动密闭车辆,防止车辆运输过程中因漏洒造成扬尘。 ④升压站施工应采用商品砼或预拌混凝土,减少水泥搅拌产生的扬尘,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配制砂浆。 ⑤升压站施工现场道路、作业区、生活区必须进行地面硬化。 ⑥施工中产生的物料堆应采取遮盖、洒水、喷洒覆盖剂或其他防尘措施,施工单位应经常清洗运输车辆,以减少扬尘。 ⑦施工期间加强对弃土弃渣、建筑材料等堆放的监督管理,弃土弃渣及粉尘性建筑材料的堆放应采用苫布遮盖。施工开挖完成后及时回填,多余土方及时清运。 通过加强对施工期的管理,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前提下,项目施工期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 (5)生态:本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开挖和施工活动对土地的占用、扰动以及植被破坏。 Ⅰ.升压站及间隔扩建站 上官风电场 220kV 升压站一次性征地总面积 13200m2,围墙内占地面积 12528m(为永久占地),220kV 蓝旗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需新征地 780m2,升压站站址处以及蓝旗变电站扩建处目前均为农田,种植作物为玉米,本工程生态影响主要为征地处植被面积及数量的减少,由于为人工种植的植物类别,不会对生态环境有质的影响。 Ⅱ.输电线路 本工程架空输电线路共新建杆塔20基,塔基永久占地面积约320m2。架空线路具有点状间隔式线性特点,开挖量小,塔基施工时间短,对土地的扰动较小。电缆线路路径较短,工程量小,且电缆沟开挖处目前均为农田,种植作物为玉米,由于为人工种植的植物类别,不会对生态环境有质的影响。 为减少工程占地对生态环境和当地农业的影响,针对本工程项目特点,本评价提出以下措施: ①升压站及间隔扩建站施工期间将站区的施工生产尽量限于征地范围内,严格控制施工扰动面积,减少对周边农田的占压,避免大面积破坏周边农田植被。 ②工程杆塔、导线等施工材料和牵张场等临时占地应选择现有空地,以减少植被破坏。 ③对于临时占地所破坏的植被,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植被恢复。 ④尽量减少塔基数量,同时尽量选择占地面积较小的塔基基础和塔型。 ⑤塔基开挖产生的土方尽量回填于塔基征地范围内,避免开挖土方覆压周围农田植被。 ⑥施工开挖时应分层开挖,分层堆放,施工结束后按原土层顺序分层回填,以利于后期植被恢复。 ⑦施工结束后,尽快清理施工场地,并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复耕或进行植被恢复。 ⑧施工期间加强管理,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产生的垃圾,防止乱堆乱弃影响周边环境。 (二)营运期 (1)电磁环境影响: Ⅰ.升压站影响评价 本次评价选择电压等级一致、出线方式相同、主变台数相同、总容量较大的姜公220kV 变电站(主变容量为 2×180MVA,验收批复文号为新环辐验〔2017〕13 号)作为类比对象。通过类比分析可知,本工程 220kV 升压站建成投运后,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 4kV/m、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Ⅱ.输电线路影响评价 ①非居民区 本工程 220kV 线路在采用 2A1-ZM2-24 型单回塔、2×JL/G1A-300/40 型导线、下相线对地高度为 6.5m 时,地面 1.5m 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架空输电线路线下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 10kV/m 和 100μT 的限值要求。 ②居民区 本工程 220kV 线路在采用 2A1-ZM2-24 型单回塔、2×JL/G1A-300/40 型导线、下相线对地高度为 9m 时,地面 1.5m 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 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因此,本环评要求本工程线路经过非居民区时导线对地最低距离不得小于 6.5m,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对地最低距离不得小于 9m。 Ⅲ. 间隔扩建影响评价 220kV 蓝旗变本期扩建 220kV 出线间隔 1 个,间隔扩建需新征地,同时安装断路器、隔离开关等相应的电气设备,但不会改变站内的主变等主要电气设备,间隔内带电装置相对较少。在考虑变电站的影响时,仅在变电站间隔内增加的电气设备对围墙外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增量构成影响较小。 根据蓝旗变电站已有 220kV 出线侧线下的监测结果,可知本期扩建完成后,扩建间隔处围墙外电磁环境也能够满足工频电场强度 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Ⅳ.敏感点影响评价 本工程建成投运后,附近环境敏感点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 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2)噪声环境影响: ①升压站噪声预测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工业噪声预测计算模式中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可知,上官风电场 220kV 升压站终期建成后厂界噪声贡献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排放限值要求。 ②220kV 线路正常运行时基本无噪声,仅在下雨或大雾时会产生连续性电磁性噪声,但其噪声以中低频为主,其源强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对环境背景噪声影响不大。根据以往监测资料分析,输电线路正式运行后,在晴好天气情况下人耳在 220kV 线路下听不出输电线路的运行噪声,线路运行噪声贡献值很小,环境噪声基本与背景噪声相同。 ③对于蓝旗变而言,其噪声源主要为变压器。本期仅为 220kV 间隔扩建工程,不增加新的噪声源,即扩建工程对厂界噪声不构成贡献值,因此,蓝旗变电站间隔扩建后厂界噪声仍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 类”排放限值要求。 (3)其他环境影响: ①上官风电场220kV 升压站运行期内有值班人员约20人,站内设置有容量为8m3的化粪池及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根据可研资料,升压站最高生活污水日排放量约为7m3/d,污水处理装置小时处理量为0.5m3/h,因此本工程新建8m3的化粪池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值班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及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作站内绿化,不外排。 蓝旗变间隔扩建运行后不增加运行人员,故不增加生活污水量,即不会改变原有工程的污水处理及利用方式,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 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废水产生。 ②上官风电场 220kV 升压站运行期间无生产性固体废物产生,固体废物主要为值班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升压站设置垃圾箱,用于收集生活垃圾等,集中收集后定期清运。升压站内铅酸蓄电池使用寿命完成后不得随意丢弃,应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企业进行安全处置。 蓝旗变间隔扩建运行后不增加运行人员,不增加固体废物排放量,因此不会新增对外环境的影响。 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固体废物产生。 (4)风险事故防范应急措施: ①在变压器事故和检修过程中的失控状态下可能造成变压器油泄漏的风险事故,变压器漏油事故产生的变压器废油,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 39 号令)变压器废油废物类别为 HW08(废矿物油),废物代码为 900-220-08,交由具有经营此类危险废物类别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置。 上官风电场 220kV 升压站主变终期规模为 1×200MVA+1×50MVA。根据可研资料,升压站拟建容积为 70m3事故油池一座,通过咨询设计单位,本期新建#1 主变(容量为 200MVA)变压器储油量为 60t 左右(折合容积 66.7m3),拟建容积为 70m3 的事故油池容积能够满足单台最大容量设备油量的 60%(40.02m3)的使用需求,同时能满 足单台最大容量主变发生事故漏油时变压器油 100%不外泄到环境中的要求。 ②本工程在变压器附近设有消防沙池,当变压器发生火灾时,利用干沙进行灭火。 |
本工程采取网站信息公示、报纸信息公示、现场张贴公告等方式发布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并在工程所在地区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征求公众对本工程建设意见。网上信息公示、报纸公示及现场公告张贴期间,均未到关于本建设项目环保方面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公众参与调查采用发放 公众意见征询表的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表 1 份,收回有效问卷 1 份。根据现场公众参与调查,该调查者对本工程的建设表示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