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四号)
发布时间:
2025-07-10
作者:
来源:
统计局
滑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四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一
滑县统计局
滑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10日)
根据滑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县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国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6885个,从业人员37328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13.5%和49.5%。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45.7%,零售业占54.3%。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40.8%,零售业占59.2%(详见表4-1)。
表4-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合 计 | 6885 | 37328 |
批发业 | 3144 | 15221 |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 304 | 1555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229 | 1168 |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 221 | 1122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45 | 260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1037 | 4682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667 | 3248 |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 460 | 2357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4 | 21 |
其他批发业 | 177 | 808 |
零售业 | 3741 | 22107 |
综合零售 | 567 | 4333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367 | 2046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325 | 1954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163 | 1034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683 | 3279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 400 | 2434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298 | 1830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497 | 2849 |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 441 | 2348 |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97%,外商投资企业占0.01%。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99%,外商投资企业占0.01%(详见表4-2)。
表4-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 | ||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合 计 | 6885 | 37328 |
内资企业 | 6883 | 37289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1 | 5 |
其他统计类别 | 1 | 34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08.2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88.3%;负债合计2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35%。2023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2.87亿元,比2018年增长165.7%(详见表4-3)。
表4-3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 | |||
资产总计(亿元) | 负债合计(亿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
合 计 | 108.29 | 27.00 | 262.87 |
批发业 | 61.65 | 16.35 | 148.13 |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 10.86 | 3.95 | 27.71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4.35 | 1.22 | 10.60 |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 2.81 | 0.43 | 7.88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0.63 | 0.11 | 1.76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15.23 | 3.06 | 39.49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14.87 | 4.30 | 31.52 |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 10.15 | 2.79 | 22.03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0.06 | 0.00 | 0.14 |
其他批发业 | 2.68 | 0.48 | 7.01 |
零售业 | 46.64 | 10.66 | 114.75 |
综合零售 | 8.19 | 2.56 | 19.06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4.26 | 0.65 | 10.39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3.72 | 0.81 | 8.50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2.08 | 0.34 | 5.02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6.04 | 0.91 | 18.12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 5.97 | 1.09 | 17.69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4.94 | 1.78 | 9.61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6.25 | 1.41 | 13.75 |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 5.19 | 1.10 | 12.60 |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287个,从业人员4154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33%和101%(详见表4-4)。
表4-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287 | 4154 |
铁路运输业 | - | - |
道路运输业 | 203 | 3303 |
水上运输业 | 2 | 3 |
航空运输业 | 1 | 4 |
管道运输业 | - | -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9 | 68 |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 64 | 525 |
邮政业 | 8 | 251 |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1.64%。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45%(详见表4-5)。
表4-5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287 | 4154 |
内资企业 | 263 | 4131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其他统计类别 | 24 | 23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1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11%;负债合计5.8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40%。
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02亿元,比2018年增长451%(详见表4-6)。
表4-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14.16 | 5.88 | 17.02 |
铁路运输业 | - | - | - |
道路运输业 | 6.58 | 2.91 | 12.42 |
水上运输业 | 0.05 | 0.04 | 0.02 |
航空运输业 | 0.03 | 0.03 | 0.02 |
管道运输业 | - | - | -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0.06 | 0.003 | 0.34 |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 7.17 | 2.70 | 3.45 |
邮政业 | 0.27 | 0.20 | 0.77 |
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226个,从业人员1575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53.9%和68.6%。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19.02%,餐饮业占80.97%。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20.83%,餐饮业占79.17%(详见表4-7)。
表4-7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 | ||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个) | |
合 计 | 226 | 1575 |
住宿业 | 43 | 328 |
旅游饭店 | 3 | 20 |
一般旅馆 | 36 | 289 |
民宿服务 | - | - |
露营地服务 | 1 | 3 |
其他住宿业 | 3 | 16 |
餐饮业 | 183 | 1247 |
正餐服务 | 167 | 1145 |
快餐服务 | 5 | 23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2 | 4 |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 4 | 35 |
其他餐饮业 | 5 | 40 |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8)。
表4-8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 | ||
企业法人单位 | 从业人员 | |
(个) | (人) | |
合 计 | 226 | 1575 |
内资企业 | 226 | 1575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其他统计类别 | - |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46.5%;负债合计0.9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99.2%。
2023年,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4亿元,比2018年增长147.5%(详见表4-9)。
表4-9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 | |||
资产总计(亿元) | 负债合计(亿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
合 计 | 2.80 | 0.95 | 3.44 |
住宿业 | 0.78 | 0.27 | 0.68 |
旅游饭店 | 0.03 | 0.02 | 0.04 |
一般旅馆 | 0.68 | 0.25 | 0.59 |
民宿服务 | - | - | - |
露营地服务 | 0.02 | - | 0.01 |
其他住宿业 | 0.06 | - | 0.03 |
餐饮业 | 2.02 | 0.68 | 2.77 |
正餐服务 | 1.89 | 0.63 | 2.58 |
快餐服务 | 0.05 | 0.01 | 0.05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0.01 | - | 0.01 |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 0.04 | 0.01 | 0.07 |
其他餐饮业 | 0.05 | 0.02 | 0.06 |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76个,从业人员5520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96%和518%(详见表4-10)。
表4-10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376 | 5520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12 | 624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118 | 1220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46 | 3676 |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8.7%,外商投资企业占1.3%。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9%,外商投资企业占0.1%。(详见表4-11)。
表4-1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376 | 5520 |
内资企业 | 371 | 5512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其他统计类别 | 5 | 8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8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7%;负债合计3.92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11%。
202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61亿元,比2018年增长876%(详见表4-12)。
表4-1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合 计 | 6.81 | 3.92 | 15.61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3.91 | 3.43 | 1.09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0.97 | 0.11 | 4.19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93 | 0.38 | 10.33 |
五、金融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6个,从业人员661人(详见表4-12)。
表4-1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合 计 | 6 | 661 |
货币金融服务 | 5 | 646 |
资本市场服务 | - | - |
保险业 | - | - |
其他金融业 | - | - |
注:1.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负责普查的单位和各级经济普查机构负责普查的单位。 2.表中部分行业单位数量过少,为保护普查对象信息,不再单列。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12.60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15亿元(详见表4-13)。
表4-1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212.60 | 4.15 |
货币金融服务 | 212.59 | 4.06 |
资本市场服务 | - | - |
保险业 | - | - |
其他金融业 | - | - |
注:1.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负责普查的单位和各级经济普查机构负责普查的单位。 2.表中部分行业单位数量过少,为保护普查对象信息,不再单列。 |
六、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376个,比2018年末增长133.5%。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23个,物业管理企业166个,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74个,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27.8%、147.8%和124.2%。
2023年末,全县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7464人,比2018年末增长239.9%。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2565人,比2018年末增长113.9%;物业管理企业3490人,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257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37.8%和305.5%(详见表4-15)。
表4-15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376 | 7464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123 | 2565 |
物业管理 | 166 | 3490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74 | 1257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8 | 110 |
其他房地产业 | 5 | 42 |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7%,外商投资企业占0.3%。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9%,外商投资企业占0.1%(详见表4-16)。
表4-16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房地产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 从业人员 | |
(个) | (人) | |
合 计 | 376 | 7464 |
内资企业 | 375 | 7455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1 | 9 |
其他统计类别 | - |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全县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65.7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11.4%。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58.24亿元,物业管理企业2.8亿元,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22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04.6%、305.8%和269.7%。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36.5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14.3%。
2023年,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6.19亿元,比2018年增长295.2%(详见表4-17)。
表4-17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 负债合计 | 营业收入 | |
(亿元) | (亿元) | (亿元) | |
合 计 | 165.71 | 136.56 | 76.19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158.24 | 132.27 | 67.61 |
物业管理 | 2.8 | 1.55 | 5.53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1.22 | 0.67 | 2.6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3.21 | 1.89 | 0.32 |
其他房地产业 | 0.24 | 0.18 | 0.13 |
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980个,从业人员17773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71%和378%。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租赁业占13.48%,商务服务业占86.52%。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租赁业占18.26%,商务服务业占81.74%(详见表4-18)。
表4-18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1980 | 17773 |
租赁业 | 267 | 3246 |
商务服务业 | 1713 | 14527 |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7.93%。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52%,(详见表4-19)。
表4-19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1980 | 17773 |
内资企业 | 1939 | 17688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其他统计类别 | 41 | 85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2.8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1%。其中,租赁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99亿元,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5.89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68%和105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24.1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92%。
2023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6.41亿元,比2018年增长724%(详见表4-20)。
表4-20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合 计 | 42.88 | 24.17 | 56.41 |
租赁业 | 6.99 | 1.99 | 11.38 |
商务服务业 | 35.89 | 22.18 | 45.03 |
注释: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部分数据保留2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