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又称瑶琴、七弦琴,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我国传统音乐节目中的瑰宝。八里营镇赵苑村69岁的村民赵深温,二十余年如一日专注于古琴的研究和制作,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记者在赵深温家里看到,放满木材的院子和几张放满工具的长凳,便组成了他的工作间。赵深温正在一凿一斧斫制着一张古琴。
八里营镇赵苑村村民赵深温说:“做琴已经将近20年了,我现在做的是鱼琴,用的紫檀,雕刻成鱼鳞,铺到上面。”
制作古琴,被雅称为斫琴。正是契合了这种乐器的上古之韵,一张古琴从制作到完成,选木、开料、切形、合板、披布、披灰、上漆、调弦,需要上百道精雕细琢的工序。赵深温就是在研究古琴的基础上,又创新制作出了“鱼琴”,其整体轮廓为鱼的形状,左侧为鱼头,右侧为鱼尾,独特的外观和寓意还让它获得了专利证书。
八里营镇赵苑村村民赵深温说:“我研究这个鱼琴是太难了,这年画上都爱挂个鱼,我想着,怎么能把这个鱼做成琴,起码有十五年,才做了五张琴。”
古琴美在形制,美在音色,更美在其意境。一弦一音都承载着文化的精神与内涵。赵深温制作的古琴具备音域宽广、音色浑厚、余音悠远等特点,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古琴爱好者李振洋说:“赵老师做的这张古琴,琴音非常得优美动听,手感也非常得舒服,作为古琴爱好者,我很喜欢这张古琴。”
古琴制作是份孤独的工作,斫琴也是斫心,最触动人的琴,来自最纯粹质朴的心。匠心与古法手艺造就的不仅仅是古琴,更是一份传承。
八里营镇赵苑村村民赵深温说:“古琴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种乐器,国家现在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希望更多人能传承下去,喜欢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