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日寄哀思。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防止鬼魂进宝。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缅怀先烈、祭祀英烈是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2年清明节到来之际,为巩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避免清明期间祭祀引发人流聚集,产业集聚区、锦和街道大力倡导绿色、文明、简约的祭祀新风尚,倡导网络祭祀、鲜花祭祀、种植纪念树、代理祭扫等健康时尚的祭扫形式,不集中祭拜、减少现场祭拜,严防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积极营造文明祭祀的社会新风。倡导崇尚孝老、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新观念,从俭祭祀、理性祭祀,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自觉不举行、不参加聚集性扫墓祭拜活动。假期期间严禁明火,平安祭祀时值森林防火的特险期,严禁在林区、草原、墓地、田地等野外易失火区烧香、烧纸、燃放孔明灯、燃放炮竹等一切祭祀用火,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和火灾事故发生。在这个特殊的清明节,让我们以“文明缅怀”的方式寄托哀思,文明祭祀。一起向英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