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营镇:建好产业扶贫示范园 探索产业脱贫新路子
发布时间:
2020-04-20
作者:
来源:
八里营镇党政办
4月20日上午,八里营镇第三工作管理区产业扶贫示范园内,20余名村民往来穿梭于整齐的田垅间,搬姜种、施肥、播种、压土……各项种植工序有条不紊,一派繁忙的田间劳作景象。在旁边,已经栽种好的一垄垄豆角、大葱、西瓜苗长势正旺。
“我们第三工作管理区规划建设的产业扶贫示范园占地100亩,目前已种植了30亩豆角、10亩西瓜和10亩大葱,还有50亩正在种植生姜。”正在田间忙碌的八里营镇第三工作管理区区长谢永军告诉记者,“当前正是种姜的最佳时期,播种前要打好沟,施足基肥,挑好姜种,这样长出来的生姜才个头大、产量高、销路好。”
说话间,后黄店村的贫困群众罗艳哲到园区来干活了,从前期种植豆角、西瓜,到现在种植生姜,她已经连续干了十几天。“种地的活儿都是咱农民的老本行,轻车熟路干着顺手,况且这是在自家门口,一天能挣80多块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对于就近干农活还可以领到现钱,罗艳哲很满足。
和罗艳哲一样连续到园区干活的贫困群众宋青云也是干劲十足:“年龄大了,出去打工也不好找事情做,在家门口干农活挺好的,同时也能学习一下这现代农业的田间管理,可以的话自己也种几亩,也跟着增收致富。”
同一时间,在该镇康庄村,第七工作管理区的产业扶贫示范园内,2月初播种的第一茬130亩菠菜已经成熟,绿油油的菠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在采收、打捆、装箱……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每天的用工量在200人左右,都是周边村庄的贫困群众。务工工资是按箱收费,采收1箱可以得到15元的收入,平均每人一天能够采收7箱左右,也就是每人每天能挣100多块。”八里营镇党委副书记、第七工作管理区区委书记靳晓磊告诉记者,“我们园区的种植模式是‘菠菜—红薯’套种,菠菜收获以后,紧接着我们就会进行红薯苗栽种,预计还能为贫困群众提供300多个务工岗位。”
去年以来,该镇在8个工作管理区辖区内分别规划建设10个占地100亩的产业扶贫示范园,实行“区总支+村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覆盖全镇64个行政村,镇、村两级干部共同参与种植。同时吸纳贫困群众到园区务工,特别是全镇117户未脱贫贫困户,在达到务工时效或月保底务工收益的同时,可享受每户每年2000元的务工激励分红。
“通过园区的建设,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富民农业产业,示范引领全镇农业结构调整,激发村“两委”壮大集体经济、合作社产业收益示范、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形成了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园区共建、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良好局面。”八里营镇党委书记海一言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