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济超带领调研组到我县调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家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家平,市委常委、县委书记董良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玲,县领导陈忠、李勇、王敏、赵自勋陪同调研。
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大王庙、宣房宫瓠子堤遗址、道口镇古城墙、运河历史文化展馆、五凤园等地实地调研,详细了解我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依托黄河文化遗存,初步谋划了“一核二区三带”黄河文化传承保护格局,扎实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县共有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3处,馆藏文物1309件(套);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4项,省级非物质保护项目13项,市级非物质保护项目20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136项,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保护体系;评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8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8名;建成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展示馆2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传习所1个;同时,我县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历史机遇,积极谋划实施一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项目,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实地调研,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我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我县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上来;要抢抓重大历史机遇,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发挥产业、生态、文化、区位等方面的优势,争取一批优质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项目建设大盘子,以高质量项目助推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子;要扎实做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这篇大文章,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守住“根”和“魂”,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发掘、丰富和弘扬富含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强化宣传,讲好“黄河故事”,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