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在贫困户家中走访 本报记者邓放摄
滑县小铺乡胡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曦12月13日星期二
今天,张保伟爱人的事儿没办成,我得赶紧去给他回个话。
走到他家门口,恰好遇到了刚把儿媳妇“抓”回来的大娘。老人家急忙把我让进屋子里:“孩儿,太冷,喝点热水暖暖身,这是自来水,井水都留着洗衣服、洗菜了!”
一句话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记得去年8月底,我正式上任胡营村第一书记。这个村虽然离县城只有2.5公里,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通上自来水。村里井水口感偏咸,颜色发黄。热水壶里总有白色沉淀物,喝起来还有股怪味。我第一次在村里走访,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党员拉着我的手说:“咱村有几户得尿毒症的,也不知道和这水有关系没。帮帮我们解决吃水的问题吧!”
我意识到,喝水是俺们村的头等大事儿,也是我当第一书记后要办的第一大事儿。
但是,接通自来水,每户安装水表加上材料费,需要村民先交钱。一提钱,不少村民就打起了退堂鼓。你是来扶贫的,为啥还要我们掏钱?掏了钱你办不成怎么办?
听了这话真感到委屈,可我也能理解。老百姓也有自家的小算盘,有自己的小九九,不过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只要把事儿办好,我相信能赢得他们的信任。
查阅了相关文件政策,和村干部一起争取到了国家水利补贴。经过我们的宣传,村民们主动交了初装费。今年5月,我们村通上了自来水。
“大娘,保伟爱人的事儿我上午去县中心医院问了,人家说住院手续找不到,不好进行鉴定,咱还得想法。”我对大娘解释。张保伟爱人有精神病,如果能办个残疾证,符合政策的话还能领一些补贴。加上张保伟在外打工的钱,家里负担就能轻一些。
目前,村里162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还余5户因病致贫特困户未脱贫。按照贫困发生率低于2%等标准,县里公示村子已稳定脱贫。下一步,俺计划将全村打造成“特色养殖村”,让村民先脱贫再致富。
(河南日报滑县报道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