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张存贤(左)在和同事核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 本报记者邓放摄
滑县牛屯镇扶贫办主任 张存贤 12月15日 星期四
今天,没出息了!说起对家人的亏欠,我在朋友面前哭了。
2015年年底,我正式任牛屯镇扶贫办主任。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除两名临时帮忙人员外,扶贫办就我一个专职人员,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
处理县扶贫办各项工作安排,各项扶贫政策的上通下达,撰写各类报告、报表,与县直对口驻村帮扶单位联系协调,落实各项扶贫工作措施,解答扶贫政策疑问,接待村干部、贫困户来访……工作最紧张时,满屋子都是要对接工作事宜的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有一次,一名群众因办事紧急,一看人很多,当场就急了:“其他人都去哪了?咋就你自己办公?这是故意刁难群众,我要找领导去告你!”面对群众的不解与责难,我只有保持笑脸相迎和耐心解释。
工作中,最繁琐的要数对扶贫系统的数据录入工作。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716户、5691人,我们办公室负责录入每一个贫困户台账资料。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按时完成这项工作,我吃住在单位两个多月。
这期间,孩子电话哭着让我回家。没办法,媳妇儿带着孩子从安阳赶来,到牛屯镇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当时我还在开会,晚上10点散会,儿子已经睡着了。
工作再苦再累,我都不怕。但是作为儿子,我是不称职的。今年5月,老父因脑梗住院,其间我没能去照顾一次。母亲前年得过脑出血,尚在恢复期。父亲住院除哥哥照顾外,母亲一直在医院陪伴。出院那天,我跑去给领导请假,因为再不去,实在是说不过去了。刚到医院,主治医生劈头盖脸就是一通责备,批评我对老人不管不顾,太不孝了。当时站在父亲病床边,我无法辩解。
现在我县扶贫工作进入倒计时,我们镇68个行政村年底全部脱贫,但要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任务还很艰巨。
我想对父母、妻子和儿子说:“虽然我奋战在扶贫一线,但你们并不是旁观者,你们用温情、理解和关爱,让我可以放心地在扶贫队伍中发光、发热,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河南日报滑县报道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