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飞(中间站立者)在看村民下象棋 本报记者邓放摄
滑县文化局驻城关镇西唐庄村第一书记张秀飞12月16日星期五
上午阳光明媚,不少村民在村文化广场健身。有的下象棋,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村民朱金枝老远看到我就喊:“今年的戏听着得劲,下一场啥时候唱呀?”
我原本在县文化馆当馆长,去年8月到西唐庄村当第一书记。走村串户,发现这里老年人多,爱听滑县大平调。于是,就发挥自己的优势,先搞文化扶贫。我先后联系滑县大平调剧团、豫剧团、大弦戏剧团来村里免费唱戏10天。这一唱,寂静的村庄活跃起来了。过去,村民们要么聚在一起打麻将,要么窝在家里看电视。如今,有戏听,很多村民走出家门,见面时谈戏说戏,相互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
趁热打铁,我为村里争取到一个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投资26万元建成了西唐庄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硬化1500平方米文化广场,还建了戏楼、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安装了健身器材。有了玩的地方,农村的大爷大妈一点儿不逊色城里人。一到晚上,广场上热闹非凡,扩音喇叭播放着动人的旋律,大爷大妈尽情地跳着广场舞。在我的协调下,县电影公司每月都来村里放一场电影。很多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给我打电话说:“你可为村里办了大好事,老人在家不寂寞,我们在外打工也放心了!”
文化生活丰富了,干群之间的关系也拉近了。村干部有啥工作安排给村民,他们都乐意接受了。西唐庄村是个贫困村,有200多贫困人口,但这里还有70多家木板加工小企业。于是,我用以富带穷的办法,让这些小企业或者帮助贫困户办企业,或者多安排贫困户就业,从而带动全村脱贫。依靠这个办法,今年全村贫困户脱贫都没问题。
治穷先治愚。文化扶贫花钱少,效果事半功倍,有助于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质量。眼下临近春节了,我打算再邀请剧团来村里唱大戏。
(河南日报滑县报道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