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教体局扶贫办主任王冰12月18日星期日
王冰(右一)与贫困户家庭成员交谈 本报记者邓放摄
今天,从陈大召村回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小含朋两眼含泪的样子,一直在我眼前晃动…… 他告诉我,将来自己要像姐姐一样考师范学院,回到县里当老师。
现在不要说读大学,就是上幼儿园每年也要花不少钱。学费带来的压力,已成为不少低收入家庭的不可承受之重。
“家里有无读书郎”也是我们扶贫干部评估贫困户的参考标准之一。
在滑县,仅2016年建档立卡的家庭贫困学生就有4339人。让每个贫困家庭子女通过公平优质的教育脱离贫困、走向幸福,是我们每个教育人的目标。
小含朋家的情况就比较典型。两年前,他的父亲外出打工身亡。其母王巧云,领着他和两个姐姐一起生活,除种地外,家中再无其他经济来源。
“知识改变命运”成为这家三个孩子的生活信念。2016年,大妞儿朱校艳考上河南师范大学;二妞儿朱笑影考上县一中;老三朱含朋在村小学上学,成绩一直是班里前五名。
三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真要把王巧云压垮了。手拿大学录取通知书,她劝大妞儿别上学了。孩子哭得像个泪人,说不想再像父母一样,一辈子只能干体力活儿。
2016年,我们局制订了《滑县教育系统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以保证每一个贫困家庭子女不因家贫而失学,家庭不因有孩子上学而致贫。
综合国家政策资助、民生银行资助与县级补助,大妞儿朱校艳可以申请到生源地助学贴息贷款8000元/年,民生银行3000元/年、县政府3000元/年一次性学习和生活补助。二妞儿朱笑影可以享受到国家助学金2000元/年,民生银行1000元/年、县政府1000元/年一次性学习和生活补助。小含朋可以享受到县政府300元/年一次性学习和生活补助。
这样,王巧云的三个子女学业均得到保障。
现在,滑县各学段2016年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均可以享受到资助。在脱贫求学的路上,我们努力让所有的孩子一个都不落下……
(河南日报滑县报道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