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滑县要闻

《河南日报》滑县: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发布时间: 2016-12-30
作者:
来源: 河南日报
 

李华到贫困户家中看望     本报记者邓放摄

滑县产业集聚区农村事务科副科长、区妇联主席李华12月29日星期四

快过元旦了,今天一大早我就来到寺庄村于凤琴家,打算给她送点食用油和方便面。没想到却扑了个空,邻居说她去村头嫂子家了。

“这么冷的天,你咋来了?快进家。”来到她嫂子家,于凤琴笑着和我打招呼,灰白的头发在脑后整齐地扎了个发髻,红光满面,“嫂子这儿人多,也暖和,一聊起来可热闹。”

回想起去年刚见她的样子,跟眼前这个笑容可掬的大娘,简直判若两人。

66岁的于大娘老伴儿因病去世;儿子出了车祸,开颅手术花费巨大,而且留下了脑梗的后遗症,失去劳动能力;儿媳感觉生活无望,给她留下孙子孙女后离家而去。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于大娘变得沉默寡言,生活的压力随之带来的是心理压力。去年10月我跟她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的眼神不愿意跟别人交流,瞟上一眼就移开视线,走在村里基本不抬头,流露出深深的自卑感。

扶贫先扶志,利用做妇联主席的经验,我一次次跟于大娘掏心窝子: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咱们就得勇敢面对、往前看;这个家你再倒下了,谁来给儿子做饭?孙子孙女咋办?暖心的话渐渐打开了她的心扉。

根据县里的政策,我给大娘全家申办了低保。“六改一增”把她家院子里的地面都硬化了,整修了屋里的地面,粉刷了墙面,新盖了厨房,砌好了灶台,又改建了厕所。看着整洁有序的家,于大娘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我三天两头给她送东西,尤其是入冬以来,担心大娘取暖,除了棉衣棉被,在给自己家人买毛衣的时候,也给她带了一件。鲜亮的颜色、柔软的质地,她一穿上就不想脱了。

现在,她的孙子在武汉打工;孙女读初三,县里一年给1625元教育扶贫资金,学费不用发愁;儿子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大娘腰挺直了,也愿意跟大家交流了。用她的话说就是,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于大娘说,眼下她担心的是孙女学习成绩平平,不愿意上高中,非要去打工,问我咋办。这事儿刻不容缓,下一步我得去学校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河南日报滑县报道组 整理)

主办: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滑县道口镇解放路中段
网站标识码:4105260003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04875号
豫公网安备 41910402000001号电脑版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2 1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