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滑县:“扶贫车间”建村旁
发布时间:
2016-12-05
作者:
来源:
河南日报
滑县金泰服装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邵德民12月4日星期日
邵德民在扶贫车间了解情况 本报记者邓放摄
今天天气真好,感觉像春天。趁天好,我就约上办公室的几个同事,到滑县县城周边转转,想物色几个合适的地方,新建“扶贫车间”点。
我们公司是浙江的一家服装企业,因为当地劳动力成本高,几年前到鹤壁市建了一个厂,去年又到滑县建了一个400多人的分厂。我去年来滑县负责企业管理并重点与扶贫部门对接。过去一般是在开发区集中建厂,现在赶上脱贫攻坚的大潮,县里有意在贫困村附近建厂,以方便安排不能离家的贫困户妇女就业。公司也正有此意,一方面承担了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也低。于是,从今年3月开始,公司建了6个“扶贫车间”,县里建了11个“扶贫车间”租给公司,一下子安排1700多名附近村庄的妇女就业。招工时,公司特意照顾贫困户,在年龄、能力等方面对贫困家庭妇女适当放宽。因此,从去年到今年,共安排贫困家庭的劳动力300多人。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贫困家庭之所以贫困,有些是没有劳动力,更多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家里的劳动力无法外出打工。因此,把“扶贫车间”建在村旁,真是转移就业的好法子,也是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她们在家门口打工,既能挣钱,还能在家照顾年幼的孩子或年迈的老人。
临近中午,我们来到王庄镇“扶贫车间”,看到车间里数十名员工仍在缝纫机旁忙碌。正巧,贫困家庭妇女李倩也在上班。她有两个孩子,婆婆又生病,今年4月,王庄“扶贫车间”建好后,她来到这里打工,一月能挣2500元。她说:“我天天骑车来上班,能挣钱,还不耽误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俺那口子也能安心到外地打工,家里脱贫有希望了。”
听到李倩的话,我颇感欣慰,看来公司建“扶贫车间”的方向是对的,既帮助贫困户脱了贫,公司的效益也越来越好。未来,我们发展的重点还是在河南,打算在滑县建更多的“扶贫车间”,安排更多的贫困家庭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本报滑县报道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