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滑县要闻

《河南日报》:滑县民间发明现象探析

发布时间: 2015-01-21
作者:
来源: 《河南日报》(2015年01月20日 6版)
 


 吕胜战给学生展示发明成果。 刘小滑/摄

 

本报记者 任国战 本报通讯员 张慧霞 时昌宁

提起豫北滑县,人们称的最多的是“农业大县”、“粮食大县”。不过,如今滑县又有一个新的名头——民间发明大县。一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县发明爱好者申请专利2000多项,获专利权1860多项,发明涉及机械、化工、食品、医药、农机等多个领域。

前不久,诺贝尔奖获得者、印度管理学院教授舒克拉造访滑县,在遍访众多民间发明后,他感慨地说:“真的难以置信,这一项项发明竟然出自农民之手,了不起!”

新年伊始,记者来到滑县,就俨然成风的民间发明现象进行采访。

一个人——草根发明家吕胜战

“采访滑县民间发明,一定要去见一见吕胜战,他是民间发明的‘领头雁’。”滑县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说。

1988年9月,吕胜战进入滑县第三职业高中上学,学的是农学专业。在研究传统的三条腿木耧时,有一天,吕胜战突发奇想:为啥不发明一种能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播种机呢?

经过潜心琢磨和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改进,3个多月后,他成功发明了“2BX—六行悬挂式播种机”,这种播种机能安装到拖拉机上使用,既省时又省力,工效是传统木耧的6倍。

备受鼓舞的吕胜战“不安分”起来,1991年,他发明了“89—A型多功能穴播机”。在第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该机获得展览会金奖。当时,西安和郑州两家单位竞相开价要买他的发明专利,而他却将此项发明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鉴于吕胜战在科技发明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他高中一毕业就被滑县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直接留母校任教,那一年,他19岁。

从1991年至今,吕胜战的发明项目有12项,其中,播种机、穴播机、防渗剂等多项成果得到了转化。同时,他还先后出资2万多元帮助发明人申报专利50余件,组织民间发明人参加国际、国内发明展览会20余次。

2011年10月,省科学技术协会牵头成立全国首家省企业自主创新研究会——河南省发明与专利专业委员会,聘请吕胜战担任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和创新研究的拓展。2013年3月,他被聘任为委员会主任。

一个县——人人争当发明家

在眼下的滑县,搞发明这项脑力技术活儿,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上至80岁老人,下至8岁孩童,许多人都喜欢上了发明创造。

1990年,仅有高中学历的滑县农民李官奇开始研究人造植物蛋白纤维。经过800多次试验,2001年11月,他神话般地从“大豆里抽出了丝”,被国际纺织界称为“世界第八大人造纤维”,结束了世界人造纤维发明史上没有中国人名字的缺憾。王庄镇丁堤口村农电工陈红敏,经过3年潜心研究,发明了宽频带纯后级功率放大器……目前,该县有发明爱好者2000多人,涉及多个领域。

滑县发明协会先后组团代表河南省参加了14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和全国发明展览会,获得金奖36项、银奖59项、铜奖81项,4个专项奖,五次荣获优秀展团,所获奖项数量和级别位居全国县级之首。民间的发明创造对滑县创新发展作出了贡献。去年1至11月,该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9.74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

一种现象——“滑县发明”背后的故事

滑县发明的蓬勃发展,被业内人士誉为“一种现象”。滑县发明能够走出河南、走向全国,并在国际上夺得大奖,这绝非偶然,与政府的支持和发明协会的引领密不可分。

作为河南省知识产权局确定的专利试点县、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的滑县,成立了自主创新工作机构,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滑县的意见》等,将科技发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该县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发明创新先进典型,让更多的人了解发明,热爱发明,投身发明。出台《滑县专利申请和实施费用资助办法》,举办科技创新发明大赛等活动,鼓励支持专利申请。

滑县发明协会自2001年成立以来,先后组团代表河南省参加了14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和全国发明展览会,获奖数量和级别位居全国县级之首。

“滑县是发明大县,还是农业大县,政府将创造条件,让发明成果尽快转化,为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谈及民间发明和滑县科技未来发展,该县县长陈忠如是表示。

主办: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滑县道口镇解放路中段
网站标识码:4105260003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04875号
豫公网安备 41910402000001号电脑版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5/23 0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