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滑县要闻

滑县首个世界级文化遗产诞生 大运河申遗成功

发布时间: 2014-06-23
作者:
来源: 滑县文广新局
 

 

2014年6月22日下午15:20分,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卡塔尔公主玛雅萨一声锤下,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大运河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头、险工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和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除了河段,58个遗产点中,涉及我省洛阳、郑州、商丘、鹤壁、安阳5个城市的7处遗产点,分别是洛阳含嘉仓遗址、洛阳回洛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商丘南关段、通济渠商丘夏邑段、永济渠滑县浚县段、浚县黎阳仓遗址。

大运河滑县段全长8240米,是豫北最完善的古运河遗址,现有原生态古河道8公里、古码头10座、古城墙3000米、明清街区古房古建筑1122间,与古庙宇合成了“五位一体”的完整遗存,是全国不多的完整的大运河重要遗迹之一,被列入全国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大运河“申遗”工作启动以来,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学谋划,成立了高规格的“申遗”工作指挥部,认真做好了文物本体修复、生态治理、档案收集整理等工作。累计投入资金7500万元,对大运河滑县段周边环境进行了大力整治,对古建筑、古码头等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建成了运河历史文化展馆,收集各类档案资料1万余件,整理照片1.5万余幅。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是大运河沿线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滑县人的骄傲,中国人的自豪,世界文化的瑰宝。借此机会,滑县人要更加珍惜、保护好我们的遗产。

主办: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滑县道口镇解放路中段
网站标识码:4105260003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04875号
豫公网安备 41910402000001号电脑版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5/09 17: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