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手机版 无障碍 | 适老化 |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滑县要闻

《安阳日报》苏国凯:把群众的困难扛在肩上

发布时间: 2013-12-06 作者: 来源: 《安阳日报》(2013年12月06日 02版)

他拥有自己的企业与发明专利,自家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然而,他却抱着一颗为民之心,全力改变村容村貌,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他就是滑县老爷庙乡苏小寨村村委会主任苏国凯。

苏国凯天生就有一股闯劲、拼劲、干劲,2003年,他在村里投资兴建了滑县苏氏百味食品有限公司,他发明的香菇素排获得了国家专利,产品畅销全国各地。2005年,苏国凯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当时,村委会连个正式的办公场所都没有。“没有阵地,咋能为群众服务好呢?”苏国凯积极向乡里争取建设指标,并从家里拿出1.4万元配套资金,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了5间村委会办公室,并添置了必备的办公桌椅。

“对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干一件实事。”就任村委会主任以来,苏国凯经常这样说,更是坚持这样做。“这路灯从傍晚6时一直亮到夜间10时,路上不再是黑灯瞎火,串门很方便,也安全多了。”村民苏正坤指着安装好的路灯兴奋地对记者讲。今年年初,苏国凯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3.9万元,安装路灯230盏,解决了道路照明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村里的街道年久失修,可以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来形容,村民出行很不方便。但因村里每年仅有8000元的经费,对于修路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因此修路的事一拖再拖。苏国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说:“为群众办事不能等。”于是,今年7月,他带头捐款3万元作为修路资金,村民也纷纷慷慨解囊,半个月时间,就筹齐了20万元的修路配套资金。现在,村道已经完全硬化,群众盼望已久的大道坦途变成了现实。

村里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精神生活也不能空虚。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苏国凯个人出资3万元,建起了村文化大院,给村民提供了文化娱乐场所。

苏国凯十分关心困难群众生活。村民苏国战是下岗职工,生活拮据,苏国凯就经常到他家嘘寒问暖,还将救助金和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送到苏国战家中,帮助他渡过难关。2009年以来,苏国凯向上级争取危房改造资金10余万元,改善了14户贫困村民的居住环境,让他们圆了安居梦。

“自己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苏国凯不忘乡亲,带领村民共同走上富裕路。他在自己的企业安置村内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平均每人月工资2000元,让村民足不出村就挣了钱。

“以前,我家里条件不好,苏主任帮我协调资金和地皮,支持我建预制场。自从有了预制场,家里年收入达10万元,现在生活好起来了。”说起苏国凯的好,村民祝好勤赞不绝口。苏国凯还帮助村民聂启鸣建设高标准留守儿童午托园,解决了附近15个村200多名留守儿童的入园难问题。

5年前,苏小寨村村民人均收入4000余元,现在人均收入翻了一番,突破了1万元。如今,村民住上了楼房,添置了汽车,日子越过越红火。看到村民致富了,苏国凯脸上也堆满了幸福的笑容。

尽管如此,苏国凯没有停止为民谋幸福的脚步。“为民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地把群众的困难扛在肩上,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尽心竭力当好群众幸福路上的引路人。”苏国凯对记者讲。

记者感言:苏国凯是一位农民企业家,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壮举,却怀揣一颗为民的心,把村里的事当自家的事,把群众的困难当自己的困难,凭着一股不服输、不认命的干劲儿,带领群众改善了村里的公共设施,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村民腰包鼓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苏小寨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苏国凯这位领路人功不可没,苏国凯能做到这些,只因他做到了时刻“把群众的困难扛在肩上,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主办: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河南合正软件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4105260003 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04875号 豫公网安备 41910402000001号

访问量: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5/09 17: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