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滑县田野,硕果累累,丰收在望。滑县通过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以现代农业规模化、品质化、链条化的“三化”支撑,演绎了一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华美巨变,“豫北粮仓”凭借农业“三化”之风,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阔步迈进。
规模化种植开启现代农业之路
滑县白马坡、卫南坡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内,成方连片的玉米茎粗叶茂,硕大的棒子露出饱满的颗粒,预示着丰收在望。
“你看,现在整个片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管理几千亩土地,几个人就搞定了,很适合规模化种植。”站在一望无际的白马坡、卫南坡高标准粮田示范区,滑县瑞阳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卫东说。这里以前是盐碱地,土质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机械化大规模耕作,不仅粮食产量很低,而且耗费物力人力。自从开展高标准粮田建设,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了,目前,王卫东已经在白马坡、卫南坡流转土地5000亩,未来两年内,他将流转土地5万亩,实现规模化发展。
“规模化经营不仅节约种地成本,而且便于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促进粮食产量增加。我们瑞阳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周边10余个乡镇,现有社员1.5万人,仅2011年成立当年,就为社员减少生产成本30万元,增收340万元。”说起规模化种植给自己带来的甜头,王卫东欣喜不已。
规模化种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为了实现规模化集中连片经营,滑县以26.5万亩白马坡、卫南坡和留固1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为核心,规划建设了集中连片面积达50万亩的超大高标准粮田示范区,该示范区将成为全省规模最大、标准最高、产能最高的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和现代粮食生产示范区。
截至目前,滑县土地流转面积达33.3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面积的17.1%,规模化种植开启了“豫北粮仓”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品质化发展彰显品牌效益
中秋节前夕,八里营乡洋香瓜交易市场内每天人潮如织,瓜香四溢。一辆辆载满“八里乡”牌洋香瓜的大型货车排列在市场门口等待发往全国各地。
“我长期从事水果批发生意,近3年我一直来八里营收购洋香瓜,这里的洋香瓜品质优、品相好,每次拉到山东都被抢购一空,市场口碑很好。”9月8日,山东经销商房博一边指导工人往卡车上装货,一边开心地说。
近年,八里营乡洋香瓜产业由小到大,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目前已经形成1个标准化示范园、4个千亩方、17个200亩以上园区,今年预计产值将突破3亿元,洋香瓜种植规模初步形成。
“我们的交易市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21个省、市的客商在这里交易,高峰期日交易量达150万公斤,解决了瓜农卖瓜难问题。”八里营乡乡长刘继普说。为提高洋香瓜质量,增加瓜农效益,八里营乡按照“六统一”和无公害产品种植标准,积极打造精品瓜,占领高端洋香瓜市场。下一步,八里营乡将继续在提高洋香瓜品质、强化管理、调优结构上下功夫,努力把滑县的洋香瓜品牌推向全国市场,打造高端农业品牌。
不仅仅是八里营乡的洋香瓜,滑县始终将农业经济发展瞄准高端市场,不断加大品质化经营,打造了一个个响亮的滑县品牌。目前,“滑丰”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八里营洋香瓜、慈周寨瓜菜生产基地通过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认证。该县还创建了“慈周寨”牌西瓜、“高苹”牌蔬菜等一系列知名农产品品牌,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9个,注册农副产品商标236件,现代农业正伴随着品质化东风带动滑县现代农业翩翩起舞。
龙头企业串起增收“金链条”
辛安粮油集团公司是滑县一家集面粉、食用油、食品加工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粮油深加工企业,走进该公司,偌大的厂区内,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几辆满载面粉的卡车正整装待发,驶往外地。
“我们公司年加工转化小麦能力达20万吨,瑞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粮食是公司主要原料来源,基本形成了良种繁育—生产基地—仓储物流—面粉加工—食品生产的辛安面品产业化集群,带动农户6万户,集群销售收入达10亿元。”辛安面业办公室主任刘庆学介绍。
“通过发展和培育龙头企业,将进一步拉大农业产业链条,农产品将产出几倍于‘原字号’的生产值。同时,农业产值增加还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再投入,从而形成农业与工业的良性循环,最终将富裕滑县,农民受益。”滑县农业局局长高海文充满信心地说。
近年,滑县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强劲发展,已形成了集粮食—饲料—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带动全县农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的状况。目前,滑县已培育国家、省、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强健了农业“筋骨”,串起了全县增收致富的“金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