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上一种毁灭性害虫,它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或为害花器,造成疵粒、空壳,轻则减产20%~50%,重则达60%~90%,甚至颗粒无收,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综合历年小麦吸浆虫普查结果,全县22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17年4月11日,县植保站在留固镇西留固村和城关镇贾固村、小铺乡胡营村挖土12样方(10×10×20cm),总虫数43头,平均每样方有虫3.6头,最高一样方16头。镜检35头,其中休眠体2头,占5.7%;幼虫14头,占40%;前蛹12头,占34.3%;初蛹7头,占20%。
通过镜检其发育进度,依照吸浆虫蛹期变化历期推算,吸浆虫已向地表转移并开始化蛹,预计4月20日左右羽化出土,蛹期防治要在4月20日前完成;成虫补治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看到2~3头成虫时开始施药。因我县水利条件好,有利于吸浆虫羽化出土,望各乡镇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广大干群,澄清发生分布范围,迅速开展防治工作。防治指标:2头/样方(10×10×20cm)防治方法:
1、蛹期防治:亩用40%辛硫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300毫升加水5公斤喷拌干砂土20~25公斤或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3公斤拌20公斤砂土均匀撒施,撒后及时浇水。重发生麦田应适当增加药量。
2、成虫补治:亩用40%辛硫磷乳油50毫升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联苯菊酯乳油30毫升,兑水50公斤常量喷雾,间隔2~3天喷一次,连喷3~5次;因吸浆虫成虫在早晨和傍晚活动最盛,建议选择无风天气的下午5点以后施药,防效最好。也可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兑水2公斤喷在20公斤麦糠或砂土上,下午均匀撒入麦田进行熏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