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是我县小麦生长后期的一种典型气候性病害,暴发性强,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此病症状以穗腐为主,可造成小麦整穗、半截穗或部分小穗枯死;田间潮湿时,发病部位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病穗籽粒秕瘦,且病粒含有毒素,严重时人畜食用后还可引起中毒。
小麦赤霉病在我县连年发生,玉米秸秆还田面积大,菌源充足;近期我县降雨频繁,据气象部门预报,4月底还将有降水过程,田间湿度大,加之小麦主栽品种均为感病品种,群体偏大,对小麦赤霉病病菌的侵染危害非常有利。当前小麦将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预防小麦赤霉病侵染的关键时期,若抽穗扬花期遇阴雨或大雾、重露天气,赤霉病就有可能在我县大面积发生流行。望各乡镇一定要高度重视,广泛组织发动,适时喷药预防。
防治方法:亩用43%戊唑醇悬浮剂20毫升或25%咪鲜胺乳油40~60毫升对水45~75公斤常量喷雾,也可用氰烯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及其上述药剂复配剂喷施或轮换使用,在小麦始花期(10%扬花)喷施一次,间隔5~7天再喷施一次。若抽穗期遇连阴雨天气,也要抓住下雨间隙进行防治。